Translate

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

Python - 一個膠水語言

在經過這麼多種的語言之後

我選擇了 python

經歷過 java、 php、 還有 objective-c 之後

我很確定的是我喜歡 python,勝過其他種的語言

現在蘋果的 swift 還沒整個定型,即使過了明年

我覺得還是會大輻度改動

這邊就先不說 swift了

那為什麼是python呢?

或許就和他的設計理念和後來被其他人補上的各種模組有關吧

所以現在的python 變成一種 「膠水語言」,因為各方人士的貢獻,所以大部分的用途都有人寫模組。

想要撈股票,有google、yahoo 的模組可以用

想寫 gui 也有,要輸出 圖表也有,要寫網頁後端也有三種以上可以選。

我想這個就是「膠水語言」的媚力吧

你想要做出個什麼東西,基本上都有現成的模組。

如果沒有現成的? 那就自己刻一個吧

希望有一天,我可以不用再當伸手牌,能夠做出一些模組讓別人使用。


至於為什麼選擇python3呢? 

和 python2 比,真的是缺東缺西,而且教學文也常常不能用,因為版本對不上。

但我在python3 的 cookbook 上看到一話話

「若你把眼光放到未來,你會發現 python3 提供了許多隱而不現的價值,比你想像的還要豐富」

但反過來說,python3 真的很不方便,因為很多模組都沒有。

嗯…

如果你看見什麼都沒有的天空,你會說什麼呢?

a> 這裡什麼都沒有耶!

還是

b> 這裡一點限制都沒有耶!




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

上菜- 職涯2

如果人生職涯就像是出一系列的餐。

那我應該呈現什樣樣的「主菜」給下一間公司的HR或是獵頭?

首先,我想跨國經驗、三種語言,這一定不能放在主菜的位置。

這些東西在我下一次交涉的時候,我會把他放在 前菜或者是甜點的部分。

最主要的主菜,已經不是這個了。

而其中交涉、文化差異、專案管理、排程管理,這些東西我也不會把他放在主菜。因為並沒有打算在下一個階段,朝向業務方面發展,所以這些東西也不會是主菜。

那,我想放的主菜是什麼呢?

我想放的是,分析、DOE等數據方式,找出現階段可以再往前推進的方法。

可惜的是,我現在這一套主菜,連個材料都沒有,也不知道要備的料是雞肉 魚肉 豬肉 還是牛肉。

上菜-職涯

這邊所說的上菜,並不能用中餐的概念來想。
傳統中餐,或是傳統的家庭料理,就是大家一起吃,所以每道菜的上菜順序並沒有很強烈的先後之分,也沒有所謂「單一主菜」的概念。

不過如果換成「法式料理」或是「和式料理」,這裡面就會有「單一主菜」,的概念。

所謂的單一主菜,在我粗淺甚致可能有錯誤的關念裡面,就是其他的端上桌的東西,雖然要做到完美,但所謂的「完美」是為了襯托出之後的主菜風釆。而主菜並不會這樣就結束,之後的甜點和餐後酒,就是為了「收尾」而出的。

和食事實上也有這樣的概念,不過所謂的先吃後吃,則會因為「米飯」而變形。現在的和食家庭餐廳,在出set的時候,會把主菜、味噌湯、小菜(通常是醃漬物),放在一個餐盤上,一次上給客人。不過這個餐盤的中心位置,有時候會放主菜,但有時候也會放上白飯。米飯,是這個國家飲食文化的中心,他有著很難動搖的地位。

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

【自己的壞習慣】能在一個迴圈裡面解決,就不要用兩個-Python

【自己的壞習慣】能在一個迴圈裡面解決,就不要用兩個-Python

在我剛開始學著怎麼寫程式的時候,沒辦法一個步驟就把我想要的動作寫出來。
所以,一個迴圈沒辦法把我的想法做出的時候,該怎麼辦?

這時候,可以借鏡某個政治人物說的話
「一個便當不夠,你有試過吃兩個嗎?

對!

就是用比較多的步驟組合,組合出我想要的東西。

一個迴圈我做不出來,那就先處理一步驟,然後我再用另一個迴圈去跑剩下的步驟,有時候二個做不出來,我還會再加上第三、四個。

用膝蓋想,我也知道這樣的效能會很差。

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

Python 用 cmd 執行和 IDE 來執行的效率差別

Python cmd 執行和 IDE 來執行的效率差別

最近嘗試著用亂數的程式,來產生不同的英文詞組,然後來測一些項目。

小小的發現,如果你有開 IDE 來跑這個程式,大約是每200秒,會生出50萬組單字。

可是如果用 cmd 的指令,直接 python runit.py ,他的速度會提升近兩倍。只要90秒就可以生出50萬組詞。

如果要跑這種長時間,又不確定什麼時候會結束的程式。請務必用cmd 來跑,你的人生會有比較多的時間。

就像這個程式,已經執行了151335秒,產生了1277000000組詞,可是他還沒結束。

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

泡沫破了,會怎麼破? 影響會有多大?

泡沫破了,會怎麼破? 影響會有多大?

泡沫破了,這已經是歷史上一直發生的事件。2000年一次,2008年一次,很多人說,2016年的前後可能還會再有一次。

那,如果真的有泡沫,他是怎麼破的? 他又為什麼會破。

在以前那個年代,internet 的能力沒那麼強大,這個世界上還沒有 google map, 也沒有 gmail webmail 的概念時。大家都是用outlook 或是 lotus notes 在收發 e-mail.

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

接下來- 日本 中部地區

接下來

今天在上班,學著怎麼管理生產報表時,突然進來了一個概念。

我好像,似乎,都沒有真正的去瞭解過,一個公司到底是用什麼樣的「流程」在運作。

以前在中國某大型組裝廠,雖然身掛採購。但完全沒有去碰採購流程,那一年因為組織變動非常劇烈,所以也完全碰不了流程。

而後在新加坡生產HDD的碟片,這一台sputter 機器,可以是有23因子超過五水準的生產機台。最後,我努力的在鑽研最上面的那一層DLC (diamond like carbon)。所以也沒有碰到流程,所有遇到流程的問題就是被卡,別人的test plan來卡我的test plan

而來日本後的一開始,雖然歸屬於 out sourcing 部門,但一開始是屬於 discrete out sourcing 技術部門,流程並不是我這個部門最主要的。而且因為那時候的日文超爛,真的是爛到有剩,幾乎無法和其他工程師溝通。

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

【日經】日本航空 9201

【日經】日本航空 9201

之前常常關注日本航空 JAL 全日空ANA

因為這兩家的波動範圍不大,而且都呈現出一個區間。

看到JAL在之前低於4000的時候,買了100 株。

希望之後會往上成長。

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

[Python] 分糖果

這一題我想了比較久,一直在想用什麼方式來做比較好。

題目: 十個小孩圍成一圈分糖果。 老師給第一個小孩10顆,第2個2顆,第3個8顆,第4個22顆,

第5個16顆, 第6個4顆,第7個10顆,第8個6顆,第9個14顆第10個20顆。

然後,所有的小孩同時將手中的糖分一半給右邊的小孩,糖果數為奇數的人可以向老師要一顆。 問 經過幾次後大家手上的糖果數一樣多? 每人各有多少個糖果。

[Python] 賽場計分- 去掉最大最小,再求平均

這是把輸入的list內,最大最小去掉,再把list的平均求出來

用python並沒有那麼難,先排序後,再把最大最小去掉。

一切都可以用內建的函數搞定。



judge_score = []
times = 0
while times != 10:
    score = input("Plz ente " + str(times+1) + " judge's score: " )
    score = float(score)
    times = times + 1
    judge_score.append(score)

judge_score.sort
judge_score = judge_score[1:-1]

average = float(sum(judge_score))/int(len(judge_score))

print(average)

[Python] 存錢問題 - 零存整付

小明的爸要準備小明上大學的生活費.
 假設一個月小明拿出 1000 元
而假設銀行年利率 1.71 %
小明有 4 年要過
請問小明的爸一開始要存多少錢才行


[Python] 肇事車輛-找車牌



有一車禍發生在某個城市的十字路口
目擊者 a b c  三人
a 說,該車牌前兩個號碼一樣
b 說,該車牌後兩個號碼一樣
c 說,該車牌是某個數的平方
問,該車牌有幾種可能?

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

重新思考一下我以前的程式交易策略。

重新思考一下我以前的程式交易策略。

以前的思考策略是,把歷史的過程記錄下來,比對各種模式,然後依照這些歷史紀錄,把明天出現的走勢算出來。

這很類似天氣預報,就是從歷史紀錄來算短時間的未來。

如果天氣預報是可以做到的,在股市這樣做可以做出正的報酬率嗎?

我現在開始懷疑這樣的算法,或許這種方法並不是那麼好的解。

以天氣預報來說,物質的物理性質的變化範圍是固定的,1atm下的水,0c是冰點100c是沸點。這是可以抓到,且易算出物理性質變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