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

上菜-職涯

這邊所說的上菜,並不能用中餐的概念來想。
傳統中餐,或是傳統的家庭料理,就是大家一起吃,所以每道菜的上菜順序並沒有很強烈的先後之分,也沒有所謂「單一主菜」的概念。

不過如果換成「法式料理」或是「和式料理」,這裡面就會有「單一主菜」,的概念。

所謂的單一主菜,在我粗淺甚致可能有錯誤的關念裡面,就是其他的端上桌的東西,雖然要做到完美,但所謂的「完美」是為了襯托出之後的主菜風釆。而主菜並不會這樣就結束,之後的甜點和餐後酒,就是為了「收尾」而出的。

和食事實上也有這樣的概念,不過所謂的先吃後吃,則會因為「米飯」而變形。現在的和食家庭餐廳,在出set的時候,會把主菜、味噌湯、小菜(通常是醃漬物),放在一個餐盤上,一次上給客人。不過這個餐盤的中心位置,有時候會放主菜,但有時候也會放上白飯。米飯,是這個國家飲食文化的中心,他有著很難動搖的地位。




當我們部門參加燒肉的 no mi kai 時,最後,仍然要上一碗白飯,才能當做「結束」。即使是吃「鍋料理」,最後一定會叫上一碗麵,丟到鍋裡,待上鍋後把他吃完,才能當作結束。

雖然「主菜」的定義可能在法式料理和和式料理會不太一樣,但這吃飯的文化和台灣是不同的。



但這邊要說的是我職涯料理,如果把自己當成一整套料理來看,我自己的「主菜」是什麼?

在我去新加坡做工之前(新加坡華語的做工就是工作),我的目標是成為顧問,具有多個跨國工作經驗,且有能力在不同文化之間談合作方案或解決方案。

所以,那時候的主菜,就是「提案、接案、教案」。

不過在2013年的時代,machine learning 不是個會出現在報紙上的字,那時候的人工智慧也很弱,大部分都是「工人」智慧。說到下圍棋,人類還是可以遠遠的把電腦海放。讓n子下棋,電腦基本上也是不會贏職業棋士。

但2016年的今天,machine learning 中出現了新變化「deep learning」。 和韓國九段下棋,還可以五盤下贏四盤。除此之外,各種 big data 加上 deep learning。組合技出現了, machine learning可以結合各式各樣的東西,從基本的統計、到預測、到圖像辨視、到作詞作曲寫小說。

這樣的狀況來看,「顧問」這個職業,在未來的十年,一定會被改變。

所以,我決定更改一下菜單。

甚致可以說,為了生存下去,我不得不更改菜單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