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

千萬不要讓習慣二分法與是非題進入你的思考邏輯

千萬不要讓習慣二分法與是非題進入你的思考邏輯

在我成長的過程裡面,考試就是這幾種類型,單選、多選、填空、問答。學校裡面的考試就是這幾種類型在搭配,所以,補習班也僅是「針對」這樣的問題類型,使用某些技巧,讓學生可以快速的在這些類型上面快速的反應。所以,學生會很習慣已經被「設定過」的問題。

在台灣學制還是指定考科的年代,這些試題都是被「設計過」的,不論是單選或是多選,即使是看起來開放的 問答題,他也是被設計過的。答題時的分數是這樣計算的,如果A題需要使用 1 , 2, 3, 4個觀念,那每個觀念寫出來都是階段性給分,直到最後的答案正確,才可以拿到完整的題目分數。

所以,這樣類型的考試,會讓大部分的學生只會以二分法思考,這個答案對不對?這個題目是多選,我五個選項中,確定三個,這些題就有分。這題是單選,我刪掉三個絕對不對的答案,那我猜中的機率就是50%了。

回到這個文章的題目,二分法與是非題。如果你一直用二分法與是非題的觀點來看這個世界,一直用二分法與是非題來思考生活上的選擇,一直用二分法與是非題在人生的交叉點做選擇,這樣並不是很好。

我們看幾個例子

a)      國外都bla bla bla,所以他們都bla bla bla,我們應該blablabla

b) 第一份工作要進甲公司比較好,還是乙公司比較好

c) 對於未來,先xx還是先xx比較好

那,當你遇到了交叉點時,怎樣思考比較好呢?我的建議是,讓答案「開放」後,以「開放」的觀點,重新看一次題目。





如果重新看一次a)這一題,定義國內,比較沒什麼問題,台澎金馬就可以列舉例子了。但說到「國外」,那就要先清楚定義「國外」這個東西了,既然「國外」是指台灣以外的地方,那美國的確是「國外」,但同理「巴西」、「荷蘭」、「挪威」、「匈牙利」也都是國外。但這些地方分屬北、南美洲、歐洲的各個地方,風俗語言也都不一樣,在同一個議題中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。

b)這一題,常常會在各大學討論會中出現,當然,在想轉職的人群中也常有這樣的問題,問題真的在甲還是乙嗎?如果把甲和乙代換成大和小,就是討論版上最常出現的「我應該選大公司,還是小公司?」。

根你保證,這個問題去年有人問,今年還是有人問,到了明年,還是會有人問一樣的問題

那問題在公司的大小?是規模?是產業別?還是更重要的「你錄取後你做的工作內容是什麼」?

注意在網路上的回答,如果發現到有人的回應是「大有大的好處,小有小的好處」,那這種回答就等於是沒有回答。單純的這樣回應,並沒有辦法幫你解析你的問題,這個問題的主題非常明確,就是提問者本人,其學經歷已經是固定了,心中可能會有某個想要做的工作型態(如果沒有,請務必先找出心中所想要的),那在這些前提之下,問題就不再是公司規模了,反而必須深入討論到底公司所做的產業是哪些?而你錄取後你會做哪些部分?

如果當純的把公司分大小,認定大公司就bla bla bla,小公司就bla bla bla,這就掉進了二分法的判斷邏輯裡面了。

在下第一份工作在台商系統廠,地點在深圳,如果用人數來當規模標準,那個廠區有十萬人以上,當然可以算是大公司裡面。但實際來看做的事情,一個產品的外殼,這家公司全部都不能自己決定,因為這家公司沒有「品牌」,都只能和客戶討論後,客戶決定使用才行。

而第二份工作則在新加坡的硬碟廠,做硬碟的品牌就那幾家,不過這家公司只做「硬碟裡面的那個磁片」,不生產磁頭、不做組裝,專心的生產磁片。在磁片上,我們可以自己決定中間十數層的材料、組成、潤滑油種類等等,最後再與各競爭對手競爭,讓客戶選擇。客戶不能過問我方生產磁片的材料,也不會透露製程參數給客戶。以人數來說,這個廠才2千人,和第一份工作的公司相比,當然可以說是小公司,但如果說到磁片產量,在2013年,每3片硬碟,就有1片是這家公司所生產的,那…到底是大公司?還是小公司?

在這些條件下,二分法的判斷已經失去準則了,而在人生的考卷中,幾乎不存在是非題這些選項,就像前方所述說的這兩家公司。或許以後有機會的話,我會再詳細的介紹之前的工作內容,與當初的面試過程,但這篇文章的主旨「跳脫二分法來思考」,就到這邊結束了。

P.S 第一家公司是鴻海,那一年的深圳廠有十四萬人左右。
P.S2 第二家公司是昭和電工,在日本有兩個硬碟生產廠,台灣有一個,新加坡有一個。這四個中,最大的生產廠是新加坡的,生產線的數量是日本其中一個廠的2~3倍。除硬碟以外,此公司也有生產其他材料,如鋁合金、碳纖等。
P.S3  雖然世界上每3個硬碟就有一片是那家公司生產的,但是現在的3c產品中,SSD硬碟已經佔有不小的市佔了,再回來看HDD硬碟的生產,這樣的規模,算是大?還是小?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