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

回顧十年前的交易紀錄(一):我進入股市的第一次 失敗!

回顧十年前的交易紀錄():我進入股市的第一次 失敗!



最近,我打算重新修改我的交易策略,所以決定先審視我以前所有交易過的紀錄,打算從中發掘以前交易模式的缺點,強化此模式的優點。

於是,我跑去我所屬的證券行,申請交易紀錄。2005~2009之間,我的交易紀錄總共4頁,共197筆。而2009之後,我轉去另一家券商,所以這一份紀錄只有這4年,我並沒有從此退場,仍在股海中浮浮沉沉。2009以後的紀錄申請完了,但還在郵寄過程中,我還沒拿到手。所以目前只分析這四年的交易紀錄。

在一開始的一開始,我不說賺錢的交易紀錄,我打算先從我失敗的交易紀錄開始說起。

為什麼呢?


我的心目中,失敗的交易紀錄和賺到錢的交易紀錄是一樣重要的,甚致我認為失敗的交易紀錄比賺錢的更重要。賺錢的模式不一定可以重複,只要市場的規則一改變,賺錢的模式可能就變成虧錢的模式了。舉例來說,開始的前幾年,三大法人是並沒有陸資這一項目,但現在,陸資併在外資裡面,如果你原先的判斷式裡面,有三大法人、或外資的交易項目在裡面,恐怕這一項判斷式就失準了。更恐怖的不是他失準了,而是他失準了你還不知道他失準了!

這很重要,再重複一次
更恐怖的不是他失準了,而是他失準了你還不知道他失準了!

當這個狀況一發生,你還持續的使用這個模式,虧損就會放大,直到你修正這個模式,或把他捨棄掉。

好的

進入我第一筆虧損的交易



2903 遠百
2005/09/15 18.10 買進
2005/09/20 16.40 賣出

結算:虧損 1800 (包含交易稅手續費)

進場的想法如下:

1:當時打算著手台灣的內需市場,所以猜測年底的週年慶,會有大量的人潮去購物,因此,選擇百貨類股

2:在我進入股市前,先挑了幾本書來看,其中學到的東西就是成交量。有量的股價相對量小的難以控制,難以被操控,所以如果你設的想法是從「效率市場」和「正常習慣」出發的話,這東西比較容易fit你所設的條件。所以才會挑這一隻股票,當年他在百貨類股中是成交量不低的一個。

3:我設定了停損,這一點也是看書學來的,當然一開始,我不知道到底要設定多少比較好。所以就設定一個跌停板,再多一點點,所以就定了10%。

那,這一筆交易我犯了什麼錯呢?我忘記了自己定下的進場條件與理念。

首先,我違反了第1和第3點,先說第3點,停損是設10%,但我出場的情形並不在10%,而是未到10%就停損了。而第1點,我當初的設定目標是「年終慶」等大型折購活動出現時。所以只要停損未到,那我應該尊循這個條件,直到出現重大改變,使得這個條件不適用了。但我只等到9/20就賣,真的是新手,太浮燥了。

所以我在這次交易中學到了兩點

1 耐心,才能等到利潤

2 停損10%在台股是蠻嚴格的,可以等到「觸及」10%再進行。


此後我的交易,都真的實行了「耐心」這一點。

回過頭來看我的判斷,那一年的年底,真的可以如我所預測的。股價會比我買的更高嗎?


這是從Google Finance抓出來的資訊,可以看到在年底,有一波高點,且股價還真的超過我進場的18.10。 不過請注意到2006的三月,股價掉到我的停損,如果我沒在年底或2006新年出掉,到了2006年的三月我還是得執行我的停損。

但這畢竟是開了「上帝視角」,去談這個如果,並沒什麼意義。我等凡人所要做的,是從交易的過程中學到經驗,拿來改善自己操作的方法和積效,來面對不可能預知的未來(有內褲線的人算是半仙,可以卜算出股價走勢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