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

奧地利-Aurtia Vienna (一)充滿曲線的建築-百水公寓

奧地利-Aurtia Vienna (一)充滿曲線的建築-百水公寓





維也納是旅程的最後一站,而前一站是捷克的Cesky Krumlov (大多人叫他CK)。在沒有安排這段交通的狀況下,我們是一早就去敲Shuttle bus的門,請他安排兩個車位。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,副駕駛座的位子是空的,所以司機直接安排我們一起擠那個位子。還好那時維持飢餓狀態達30天,整個 體型都消瘦不少,勉強擠兩個亞洲男生是沒問題的,或許歐洲的shuttle bus所用的車型都比較大?兩個人坐在副駕是ok的耶!在一望無際的公路上,前後都沒有車,只有我們這一台跑了將近三個小時,進入維也納。說實在的,路上 好像沒有設關卡,我也沒有被臨檢的印象,這邊的陸路交通可以說是門戶洞開呀!


百水先生設計的百水公寓







Hundertwasserhaus是原文名字,因意義是百和水,所以大部分的人都用「百水先生」來稱呼這個設計者,用音譯的人也有,不過比較少。
百水先生不喜歡規則、對稱的東西,所崇尚的是曲線、自然。當然這風格如果是展現在繪畫、雕塑等,他的功能是不一樣的。但這幢百水公寓裡面是真的有住人的,而主導建案的建築師以這種風格呈現,就會讓這造型奇怪的公寓的非常有名!
這 公寓的案主是維也納市政府,當初力邀百水先生設計現在的百水公寓。可以看到風格就是不規則,跳脫工程概概念。路不是平的,燈焊是彎的,水盆是有缺口的,窗 戶是不一樣的,而百水的自然概念也嵌在牆壁上,除了牆壁上以外,他們的天台也是有種樹的。據說運了數噸的土在屋頂上,才能種樹。




聽 說,這公寓剛蓋好,一堆人搶著要抽單位。但因為這公寓太有名了,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旅行團來參觀,把門口擠的滿滿的,造成出入的困擾。而公寓內部「據說」 充滿了百水的風格,也就是說,裡面的地板不是平的,天花板也不是平的,格局和房間分佈可能也帶有強烈的「百水風格」,後來很多住戶都轉讓了。現在的百水公 寓裡面還是有住人,所以遊客還是不能自由參觀的。



維也納市政府在這公寓的對面蓋了一個「百水村」,除了當紀念品商店以外,也讓遊客可以知道百水公寓內部是長什麼樣子。在還沒進去之前,每個資料都說一定要去 廁所參觀,雖然他需要60cent,但進去是必須的。進去後……發現這一間廁所可能沒有廁所的功能性,洗手台的鏡子是碎的,無法映出你的面孔。不過至少地 是平的這一點,在清掃上面不會讓他積水,如果百水把他設計成曲面……。
可惜沒有女生,所以不知道女生廁所的裝飾有什麼不一樣,這邊只有男廁的。




廁所參觀,就從這裡開始


每個鏡子都是碎掉的,這功能性……


No Kangaroos in Austria奧地利是沒有袋鼠的

好巧克力,不吃一粒嗎?


在這個這麼奇特風格的公寓前面,當然也要用特別的姿勢來照相囉

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

奧地利-Aurtria 海爾布倫宮 美泉宮

奧地利-Aurtria 海爾布倫宮 美泉宮

No kangaroos in AUSTRIA

奧地利是沒有袋鼠的,有袋鼠的是澳洲。在奧地利的T恤地攤,你一定會看到這個招牌。不過在中文裡面,這兩個國家的發音差很多,所以不會搞錯的。

在薩爾斯堡附近,有座很有趣的宮殿「海爾布倫宮」也叫美泉宮。Schloss Hellbrunn的意思就是「泉」,這是一座以水為主題的宮殿,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和泉水有關。而打造這些機關的人和主人都有惡作劇的習慣,參觀海爾布倫宮的時候請務必小心,相機一不小心就會溼。


從一進門的會議桌開始,解說員都會先用德文講一次,然後再切換成英文。可惜的是這種惡作趣效果,都是在德文解說時使用的,英文講解時會跟不上呀。


這個會議桌通常是放在整人的第一步,主人會坐在解說員的這個位置,等到客人坐定後,就會突然啟動開關,這時候四周就會噴水,還有一道水是直接從椅子下方噴出來的。所以除了主人以外,所有的人都會被噴溼的,這主人真的是很喜歡整人呀!


像這條道路也是有機關的,當時的皇帝帶著客人參觀,走到這條道路時,旁邊的水柱會無預警的噴出,再度讓客人嚇到。


像這個水劇場也是整人項目,在當時電力並沒有如此方便的情況下,可以看到機械以其他動力轉動應該是件不容易的事情,所以大家理所當然的會在劇場的前方開始看。然後........



水就像這樣的從左右、後方噴出來,這真的算是整人的最高境界了,先把大家的注意力往一個地方集中,然後再從另一個地方突襲。這用在兵法、魔術、欺敵都是可以的!


這是俏皮的臉,用水為動力,每隔一陣子會把舌頭吐出來。


用水的力量來控制這個小塔的高度,可以高也可以低,不過因為設計的很好,所以這個塔不會飛出去,就算水關掉了,他還是會掉到原來的位置。應該是用來展飾技術力的?


Salzburghostel裡面,我遇到了很有趣的朋友。是因為在奧地利的環境,讓我們可以用更幽默的態度去看人生?
還是平時我所處的環境,太過僵硬?
我也不知道,就像我不知道這篇海爾布倫宮要怎麼收尾比較好。


那就用「請記得,Austria 是沒有袋鼠的。Australia才有袋鼠!」作結束吧。


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

奧地利-薩爾斯堡 Austria-Salzburg

奧地利-薩爾斯堡 Austria-Salzburg

奧地利的國旗




奧地利的國旗從上而下,由紅、白、紅3 個 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。旗面正中是奧地國徽圖案。國旗的來源說法蠻多種的,這邊先使用維基百科上的說法。在西元一千多年的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,奧地利公 爵身披白色戰袍,浴血奮戰。戰到最後,全身都被血染紅,只留下腰帶附近的白色。此一戰蹟受到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表揚,所以用「紅白紅」當作奧地利國旗。在 歷史上因奧匈帝國的成立、與德國納粹的侵入而兩度停用,但二次大戰結束後,重新使用。圖中的國徽是一隻黑色雄應,頭戴金完,兩爪握著錘子和鐮刀。胸前的盾 徽也是奧地利的「紅白紅」。金冠象微市民,鐮刀和錘子象徵農工,鎖鏈的斷開表示人民是自由的。

帶有國徵的圖案並不為市民所用,除了政府機構、部長、總統等官代以外,民間一般使用紅白紅的國旗而已。如下圖所見,一般船上的國旗是沒有那隻老鷹的。



薩爾斯堡 Salzbug

Salz在 當地語言就是「鹽」的字根,在莫札特還沒出生的年代,這個城市是因為鹽礦而馳名的。但莫札特這位名人在這個城市待了十數年,從那之後,這個城市是因莫札特 而出名的。走在街上可以看到「莫札特巧克力」、「莫札特金幣」、「莫札特奶酒」。而這莫札特奶酒和莫札特到底有什麼關係?我現在還沒查到,我猜唯一的交集 就是這奶酒的產區是薩爾斯堡,如果名字叫「薩爾斯堡」,可能沒有那麼威。改名叫莫札特奶酒,瞬間就變成精品了。說精品也不為過 因為他的價格和我常用的貝里斯比起來,真的貴上一翻。小小一瓶就要17歐元吧。
 

莫札特相關的建築,好像是莫札特住過的地方,或者是莫札特博物館。不過人太多,而且我猜裡面沒有我可以看得懂的東西,只在外面晃晃。


 莫札特連發,進擊的莫札特?




薩爾斯堡市拍過一部非常知名的電影「真善美」Sound of Music。當時的電影也在這裡取景的,當地也有很多的Sound of Music場景旅遊套裝行程,如果你有想要參加,只要問一下i站或是飯店相關人員,應該很容易成行的。





不知道莫札特一年創造多少GDP在這個城市

  
薩 爾斯堡是一個充滿音樂氣息的城市,在路邊隨時可以看到個人獨奏、團體合奏的表演。也是看到這些表演,我才發現樂器的世界真是廣闊無邊。雖然這些樂器我感覺 認識,但又不太一樣。這些共鳴箱的體積和形狀都和我在書上看過的不同,難道這是改良過的樂器嗎?以音量來說,即使我站的很遠,即使演奏的地方在廣場上,我 仍然可以清楚地聽到他們的演奏。不塊是薩爾斯堡呀!






薩爾斯堡的要塞
難攻不破的要塞,不僅是難攻而已,他的紀錄是從來沒被攻陷過。被佔領過的那幾次,是因為對方還沒打直接用心戰喊話,守城方直接開門投降。但除此之外,這個要塞是沒有在攻城的過程中輸掉的紀錄。每任當地主教都在這個要塞擴建一些項目,直到16世紀才告一段落。城堡內有兵器庫、糧食庫,如果以古代兵法中的攻城方要數倍於守城方才有機會在正面打贏,可以想見沒有大砲的年代,根本是打不下來的。



遠方的城堡難攻呀








這城堡居高臨下俯看Saltzburg市,攻方有任何動靜都可以盡收眼底。現在堡內有放置古代兵器,也有一些奧地利特有的木偶文化介紹。


從薩爾斯堡往下俯看!


YOHO hostel. http://www.yoho.at/
在Saltzburg待的那幾個晚上,我們住在YOHO-hostel,除了我們四個以外,還有3個韓國學生,晚上沒事做,紅酒又很便宜,所以就開酒來和同寢的室友一起分享,這一張照片我總算在回台兩個月後拿到,感動耶。還蠻推薦這家hostel的,房間很乾淨,也有冰箱、locker,離MRT站也沒有很遠,雖然要走一段,但大概20 min就到了。


不喝不知道,一喝才發現韓國人都很能喝

翻開本子,我們喝的是Weiβburgunler Baden 2009裝瓶的。喝的日期是八月13日。金 Jaram、李 Seul-A、李瀞湳,是白酒,很好喝,但因我翻了整間寢室都找不到玻璃杯,這三個韓國人共用一個塑膠杯喝,我則是用泡麵的碗來喝,韓國人們說,他們在喝 makkoli才會用碗來喝。

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

奧地利世界文化遺產Austria- Hallstatt 哈爾施塔特

奧地利世界文化遺產Austria- Hallstatt 爾施塔特



薩爾斯古堡的「聖牛」


薩爾斯古堡從來沒有被敵人攻佔過,輸掉的幾次,都是自己投降,才被攻佔的。可以說是,只要薩爾斯古堡的門沒有自已打開,敵人就進不來。而薩爾斯堡的奶牛,也是來自已1525年的工人起義。

在那一年,薩爾斯堡爆發了持續3個月之久的農民和某礦工人起義。農民圍攻薩爾斯堡,此時堡內糧早已經不太足夠。守城軍官想出一個計測,相堡內的「唯一」奶牛,每天塗上一種顏色,然後繞著要塞轉,故意讓圍攻的農民看見。而農民也誤以為堡內有充足的糧早,於是自動徹退。從此,奶牛也就成了薩爾斯堡的「聖牛」。

這照片上放的標題是「真善美」,以奧地利當背景來拍的。我看這部精典音樂劇應該是國中吧。真的是很經典。

在前往Hallstatt的路上,我們將窮學生的簡僕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。一路上只吃了麵包配上果醬,而且麵包是比較偏乾硬的那一種,和東方人喜歡的鬆軟口感完全不同。但畢竟是Hostle提供的免費麵包,省錢第一的精神下,我們四個人配著也是免費的果醬,結束了火車上的這一餐。




事實上,我們並不住在Hastatt,而是住在湖的對面的Obertraun的小鎮上。和Hastatt之間,從六點以後就有船可以到,你可以從容的吃個早餐,然後搭船到Hastatt開始遊覽。
 空盪盪的,全部的客人只有我們!


也因為這部近什麼都沒有,也沒有其他旅客,晚上很無聊。我們就直接開了一瓶酒,這酒是在Saltzburg買的,一瓶才7歐,可是算是甜度中上的白酒。在台灣買都不知道要多少了,在葡萄酒產區買酒就像買水一樣,真是羨慕又嫉妒。

這不是車庫,是「船庫」,依山傍水的地區,船和汽車是一樣重要的交通工具。這個小鎮僅有一間教堂,而這地區也有把骨頭埋在教堂的習俗。但因為這區域的建築都是小巧玲瓏的,連放骨頭的地方空間也是有限的。所以每具骨頭上都會有先做好標誌,證明此骨乃何人於何年何月何日放置,過了一段時間,這些骨頭會移出鎮外,以便存放新骨。




 Hallstatt這小鎮位在湖邊,相當漂亮的一個鎮,但讓我覺得奇怪的是,人煙十分稀少。人都跑哪兒去了?一個小時才一班,而且下午六點以後就停了,完全隔絕呀。
Hallstatt是奧地利三大產鹽區之一,而鹽在當地的語言為「Salzhall薩爾斯堡用了前半部Hallstatt則用了後半部,表示鹽城之意。


Hallstatt非常的小巧玪瓏,主要道路只有一條。不過在97年後,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,讓這個小鎮非常的有名。據說在假日的時候,鎮上會擠滿人,停車位也沒有。我想我們到的時候是周間,什麼人都沒有,整條街上只有我們四個人,走來走去也沒碰到其他行人,超空曠的呀!






黑死病紀念碑,在黑死病流行期間,大約30%的人口死亡。在黑死病過後,存活下來的人據由豎立這塊石碑來紀念死去的人,在奧地利大部分的城市,都有這一塊碑,形狀也很類似。

鹽礦


鹽礦的導覽是一台iPod,進去前要換上這種耐磨的服裝,看起來就像囚衣XD
鹽礦礦工是個勞動很高的職業,在這百多年來的鹽礦產業中,制度也是一直在變。有一陣子的鹽礦礦工只使用單身男性,有一陣子又開放結婚的男性也可以參加鹽礦。
代表當地鹽礦的標誌就是這個,一把鐵槌和鎬子。礦工是兩個人為一組,除了用鎬子把鹽礦敲下來,也有另一種方式。一個人拿著很長很粗的釘子,選好位置後,另一個人從後方拿鐵槌敲打。




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

人骨教堂-Czech Republic(裡面真的有人骨的照片,不能接受請不要點開)

人骨教堂-Czech Republic(裡面真的有人骨的照片,不能接受請不要點開)

在上帝的寶座面前,貴族與平民都是一樣的。

人骨教堂在Kutna Hora小鎮,位置是布拉格東方,車程大約一個小時多左右。坐火車就可以到達了,這個鎮也不大,景點大概就是人骨教堂、聖母堂。外加一個Foxconn的工廠!

當然Foxconn是不可能開放讓遊客參觀的,但他的確設在這個小鎮比較偏遠的位置。根據其他長官的情報,捷克這個廠應該是後段組裝廠,L10的吧。致於為什麼要在捷克蓋一個組裝廠,因為不是遊客會關心的重點,我們就先跳過吧。

一下車站後,人骨教堂和聖母堂都有路牌的,連距離都標好了,不會有錯。對比之前的波茨坦,這小小的數Km絕對不是問題的。





教堂的緣起-來自聖地的土地

人骨教堂建在14世紀,某位修道院士從聖地-耶路撒冷帶回來一把土,撒在現在的教堂位置上。從此,這個地方就變成聖地了。而歐洲的觀點來看,去世後可以埋骨在教堂,是一種很神聖的事情,現在很多古老的教堂都還有以前貴族的遺駭。
從外觀來看,他並沒有那麼突出,和別的大教堂相比,他看起來只是個歌德式教堂。不過他的內部裝潢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座,裡面的吊燈、窗飾、領主的家徽,全部都是用人骨拼出來的,總共挑選了四萬左右的骨頭,才組成現在的「人骨教堂」。



人骨是哪來的?
自從聖土被撒下後,這附近的貴族基本上都想在這裡埋骨了。而在十四世紀的黑死病,再加上十五世紀的戰爭,讓這座教堂附近堆滿了一群骨頭。這也讓教堂的墓地空間不夠了,教會決定在此設立一個禮拜堂,讓百年來的骨頭能夠好好地整理,這算是Phase1,此工作據說由一位半盲的僧侶執行,他開始著手整理,但骨頭實在太多了,所以他只進行了清洗和堆疊。

Phase2,執行於1870年代,就是現在你看到的各種人骨內部擺飾,是由Schwarzenberg家族的工匠-Rint執行。工匠在置作這些作品時,先進行挑選。要排列的骨頭必需大小相近,才能組裝。挑好後還要處理、清洗、排列,最後才變成現在的人骨教堂。Rint 也用了這些骨頭排出了自己的簽名。







IHS
IHS代表的是「I耶蘇-H-人類-S-救世主」,另一張是希臘文的IHΣ,意思是一樣的,不過後來希臘文式微,Σ也變為S




Schwarzenberg家徽-被烏鴉啄目的土耳其人




在人骨拚成的巨大家徵右下角,有一隻烏鴉在啄另一個人。這就要說到Schwarzenberg 這家族了,Schwarzenberg是非常富有的家族。這人骨教堂的工匠也是受此家族所托,才進行這樣的工程。而這家徽的由來,則是此家族在一場戰役中擊退了土耳其人,為了宣提自己家族的功蹟,而將土耳其人的頭用這種方式放在自己的家徽。當時的羅馬尼亞人是很痛恨土耳其人的,還會把抓到的土耳其人活活串起來,放在路邊。
話說另一個捷克的渡假聖地 – CK,也在這富有的家族領地裡面,城堡上的握把直接就是這個烏鴉加這顆頭喔。




巨大的人骨金字塔,那時候我看這個金字塔看了蠻久的。當人離開世上,不論是王者、騎士、平民,都一樣。看完這個金字塔後,讓我生出更多想法。我想要在生命結束之前去體驗、去感覺這個世界。還是會想前走,會去我所沒去過的地方。
探險!